醫院概況

您的位置: 首頁 公眾版醫院概況歷史沿革詳細

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21-12-03 17:31 本文來源: 系統

2013

醫院心血管病醫院正式揭牌開診;成為濟南首個“生物診療實驗基地”;中醫藥藥行業特有工程第一、第二職業技能鑒定站批準建立中醫藥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基地;中藥制劑室研制生產出“預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參菊抗感飲”和“玉屏抗感飲”中藥代茶飲并通過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

醫院獲得“山東省衛生強基工程先進單位”、“全省衛生系統信訪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濟南市藥品不良反應檢測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中醫醫院優秀護理服務先進病房”、

醫院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山東省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山東省健科技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山東中醫藥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檔案學會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13項課題通過省級鑒定,其中9項達國際領先水平,1項達國際先進水平,3項達國內領先水平;科研課題立項73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3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協作課題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3年度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協作課題1項;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1項,山東省星火計劃項目2項;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1項,山東省高等醫學教育研究中心第六批教育科研規劃課題1項,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重點項目2項、普通項目18項、重點??茖m?5項;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4項;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保健項目)1項;山東省藥學會臨床藥學奧賽康中青年科研資助項目1項。

醫院成立了山東省護理學會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和山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會第一屆針灸專業委員會,舉辦省級以上學術會議11次,新增省級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15人;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中醫醫療技術協作成員,擔任臍療技術組副組長單位;被確定為中醫醫療技術協作組組長單位;派出2名醫師作為第十七批學員參加由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的澳中醫學交流項目學習。

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葛明院長主持并起草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醫院評價標準;簽署了與中國中醫藥報社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臨床藥學評審專家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臨床重點???中醫專業)”評審工作;參加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中醫醫院評審工作并擔任評審專家組組長;當選為山東省醫師協會健康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參加山東省醫學會組織的齊魯名醫評審工作;主持參加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舉辦的“2013年全國中西醫結合科研所管理研討”并作了演講;參加“全省首期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建設培訓班”并獲得三級醫院院長任職資格證書。

葛明院長獲得山東省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并榮立三等功;“2008年度全省優秀院長”稱號;“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人文管理榮譽獎”、 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 “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0年度全省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 2011年度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山東中醫藥學會授予“全省第二屆優秀中醫醫院院長”榮譽稱號、“齊魯杯”全省優秀院長、濟南市優秀人大代表。

馮建華書記被授予“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稱號。

孟令軍書記獲得支持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

醫院經過百年的發展與變遷,目前在編職工977人,其中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35人,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3人。擁有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省衛生系統杰出學科帶頭人、齊魯名醫、國家和省名中醫藥專家、泉城十大名醫等59人,形成了以國務院特貼專家、省泰山崗位學者、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及繼承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山東省優秀中醫臨床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等高層次人才為核心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團隊。擁有國家、省級重點學科、???、名老中醫工作室和實驗室共49個,國家級中醫藥優勢學科繼續教育基地、國家衛生部技術準入???、國家工傷康復試點機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未病”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等,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

2012

醫院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評審,被評為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淄博市淄川區中醫院、章丘水寨鎮衛生院、濟陽縣曲堤鎮中心衛生院、齊河縣表白寺鎮中心衛生院確立對口幫扶關系,簽署了《幫扶協議》;

醫院骨傷科、針灸科、內分泌科、腫瘤科、婦產科入選山東省第四批中醫藥重點??平ㄔO單位;中醫眼科學、中醫男科學、中醫預防醫學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生殖醫學中心被山東省衛生廳批準試運行開展供精人工受精技術。

葛明院長作為評估專家赴北京參加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開展2012年國家臨床重點???中醫專業)建設申請項目書面評估工作;隨山東省援外醫療工作組訪問坦桑尼亞和塞舌爾調研援外醫療工作。

2010

我院成為省直保健定點醫療單位,2011年3月被評為全省保健工作先進集體。

2008

醫院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被確定為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單位;成為山東省首批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先后分四批共計12人赴汶川災區參加山東省衛生廳組織的抗震救災醫療隊。

醫院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社區中醫全科醫師培訓基地;三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被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社區中醫實踐基地”。有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分別被評為省市社區衛生服務示范機構。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被評為全省首批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007

獲山東省醫院管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是濟南市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省、市屬企業離休人員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山東省首批八家農民工工傷定點醫院,是山東省醫療救助定點醫院,省內轉診定點醫院。是山東省“360工程”技術培訓基地。

醫院榮獲2007年度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先進集體,濟南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目標規范化管理信用等級A級單位;

2007.09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加掛山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牌子,成為全省唯一的省級中西醫結合醫院;。


2007年12月30日山東中西醫結合醫院揭牌儀式

成立健康查體中心,占地約2800㎡,建筑面積780㎡。設有內、外、婦、五官、放射、特檢以及其它非常規檢查科室。擁有全自動血壓計、多導自動分析心電圖機、X光機、黑白及彩色B超、乳腺紅外線掃描儀、現代化大型流動體檢車和現代辦公用品。同時,共享醫院螺旋CT、ECT、核磁共振、DSA、數字胃腸、CR、DR、顱腦多普勒、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先進設備資源。年完成約4萬多人的健康體檢。

參與公益事業。先后與省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聯合開展了先心病、白內障等疾病的醫療救助扶貧工作。2006年9月參加了山東省援藏復明手術醫療隊,為300余名藏族同胞實施了白內障復明手術,榮立集體三等功;百例免費心臟手術活動自2006年6月9日收治首例先心病患兒,至今已為26名患兒施實了各類心臟免費手術,免除手術治療費用近52萬元。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歲,最大者17歲,分別來自十九個地市,經過手術治療,這些患兒現已全部康復出院。 “愛心救助工程”,已為 600余名心臟病患者實施了扶貧限價手術,治愈率達95%以上,為患者減免各項費用上百萬元。另外醫院開展的單病種限價、惠民醫療活動及各項義診活動,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尤其是受到了貧困家庭的歡迎。

2006.04

醫院被山東中醫藥大學增設為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2007年醫院以全優的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

2005

根據山東省衛生廳《魯衛字(2005)113號》文件通知,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印章正式啟用。

醫院全年共有13個科研課題全部通過鑒定,鑒定結果其中5項科研課題為國際先進水平;6項科研課題為國內領先水平;2項科研課題為國內先進水平。

2004.11.26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整建制移交山東中醫藥大學管理,根據省政府《關于同意將濟南鐵路中心醫院移交山東中醫藥大學管理的批復》,將濟南鐵路中心醫院更名為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省屬財政補貼的處級衛生事業單位,定編1022人。

2004.07

與濟南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創辦成立濟南市職工工傷醫療康復中心。2008年成為山東省工傷康復試點機構;2009年成為國家工傷康復試點機構,同年成立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研究室;2010年在成為山東省中醫藥特色??平ㄔO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茀f作組成員單位;2011年獲得全省衛生系統十大質量品牌“康復直通車”、成為山東省康復醫師規范化培訓醫院和山東省康復治療技術定點培訓綜合醫院;2012年是山東省中醫藥重點???a href="http://www.sus317.com/department_zhenjiukea0/"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針灸科(二級科室)建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十二五”重點??平ㄔO單位、國家臨床重點??瓶祻涂?中醫專業)。

作為山東省康復醫師、康復治療技術人員定點培訓綜合醫院、濟南市殘疾人康復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先后與濟南市、淄博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澤市、泰安市等10余個地方簽訂了康復醫療服務協議,與40個教學和醫療機構簽訂了康復教學和實習協議。先后邀請德國、新墨西哥醫學大學、香港復康會WHO康復協作中心及荷蘭、日本的康復醫學專家來院舉辦專題講座11次,接待來自馬來西亞理工學院、比利時康復醫學訪問醫學團、埃及蘇伊士大學醫學訪問團、巴西馬賽羅整體醫學研究中心研修代表團、美國明尼蘇達洲中醫學院、韓國建陽大學等12個國外及臺灣學術團體的訪問交流。

2004

新建二門診及生殖醫學科大樓建成使用,樓層6層,建筑面積7,677平方米。衛生部批準的山東省正式運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泡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術三家醫療機構之一,是山東省首批獲準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的醫療機構,是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實驗室、輔助生殖技術三級實驗室、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男科學)、2014年成為山東省首批中醫藥重點科研。2012年經省衛生廳批準開始實施供精人工授精技術。

2002

醫院獲得“山東省衛生系統文明單位”稱號。

通過計算機開展模擬成本核算工作, 2003年濟南鐵路局衛生系統率先全面實行了病歷、醫囑、配藥、記帳、收費完全電子網絡管理的格局。葛明院長同時主持完成了“電子病例臨床應用”科研課題。

2001

全國質量萬里行暗訪調查中本院工作受到表彰;9月濟南鐵路分局濟南鐵路醫院合并隸屬我院管理,改名為第三門診部。

2000.10

醫院新建1.8萬平方米的綜合病房大樓落成并啟用,新綜合病房大樓具備中央空調、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人體分泌物)設備和緊急呼叫系統;擁有ICU、CCU、NICU、血液凈化中心,以及按照各手術??乒δ芊謩e設計的10個手術室,其中包括心臟手術和器官移植手術專用的百級手術室。同年醫院被命名為“山東省百佳醫院”和“鐵道部十佳醫院”

1997年以來

醫院先后購進CT、MR、DSA、ECT、CR、DR、射頻消融、重癥監護(CCU、ICU)、眼科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生殖醫學科IVF實驗室、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使醫療設備固定資產總額2004年達到8,542萬元。

1997—至今

院長:葛明 黨委書記:董永全、朱琛、馮建華、孟令軍


院長:葛明

董永全1995.4-2001.3

朱琛 2001.3-2005.3

馮建華2005.3-2008.6

孟令軍 2008.6至今

突出科技興院的方針,醫院相繼制定了 “十一五”、“十二五”人才培養規劃,加強特色??平ㄔO,人才隊伍和科研水平建設,在原有6個部級重點??频幕A上新增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學科、???專病)3個,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設崗單位1個,國家衛生部技術準入???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2個,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病)4個,山東省高?!笆晃濉敝攸c實驗室1個。

建立了醫院教學科研工作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成功舉辦了省級以上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和國家、省級繼續教育項目20余次。申報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級課題12項,省部級課題22項,取得廳局級以上科研成果128項。

1996

魯港合資施爾明眼科醫院成立,成為全路眼科技術中心。2002年施爾明眼科醫院大樓建成使用,建筑面積2,761平方米,床位擴大至80張。1994

醫院通過了衛生部組織的國際愛嬰醫院評審。

1992

醫院通過了山東省衛生廳組織的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成為山東省首批、濟南市首家部頒“三級甲等醫院”。

1991

《宮腔內夫精授精對夫婦雙方不孕癥治療的研究》被省科委和路局分別授予“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等獎;“囊袋內囊外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臨床對比研究”通過路局科研成果鑒定;傳染科與山東省科學院在臨床試驗 “人胎肝細胞培養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重癥肝病”的科研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0年1月26日

位于經一路85號的第一門診部停診拆除新建。

1989年

醫院購置美國產惠普新500型77025A彩色腦多普勒診斷儀,于1991年完成安裝投入使用。同時引進體外震波碎石機、西德的WHO的輸尿管腎鏡。

兒科“關于兒童體內銅、兒童鋅等微量元素在體內的測定”通過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中醫科研究的《腎衰方的臨床研究》被路局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神經內科科研成果《胎腦組織移植治病小腦萎縮癥》被鐵道部授予“鐵道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被路局授予一等獎;皮膚科研制“皮屑凈”、對牛皮癬治愈率達70%,“治濕靈”對急性、慢性濕疹有效率達100%;醫院開展 外靜脈及靜脈穿刺置管術三通氣囊灌腸術; 11月13日成立急診科;同年醫院與南京鐵道醫學院達成加強交流促進聯合的協議,成為南京鐵道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1988年

醫院創建生殖醫學科,是山東省最早進行治療和研究不孕不育的機構之一;引進遙控菲得普1250MA X光機、800MA X光斷層機、2020CT骨干診療儀器。1987年1月

醫院制劑樓(三層)竣工, 4月經試生產后,由山東省衛生廳組織專家驗收,正式核發“制劑生產許可證”并投入生產;6月醫院總投資為149.4931萬元(其中醫用電梯二臺,價值12.701277萬元),建筑面積4056.86平方米的第二門診部工程竣工,并于11月15日正式開診,同時撤銷南郊衛生所,原鐵路中心醫院門診部改為第一門診部。

醫院科研成果《中醫運氣系統電腦應用》被衛生部中醫局授予“八七年全國中醫藥重大成果乙等獎”、全國技協、全路和省技協授予“全國技協重大科技成果獎”、鐵道部授予“全路技協優秀成果獎”?!吨嗅t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電算系統》被授予“鐵道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分別獲得“山東省技協和路局技協優秀成果獎”、“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1987年—1997年

院長:張金生 黨委書記:劉增福


張金生   1987.5-1997.11  

劉增?!?987.4-1995.4

醫院開放床位601張。

9月20日

濟南西分院整建制劃歸濟南鐵路分局管理,改名為濟南鐵路分局濟南鐵路醫院,;11月鐵路局成立濟南鐵路局職工職業病防治所,隸屬濟南鐵路局中心醫院管理。

1986年

院長:孫雪鋒 黨委書記:楊振娟


孫雪鋒 1986.3-1987.4

 楊振娟 1986.3-1987.4

醫院公布“關于加強勞動紀律的辦法”予以實施。同時公布“各級醫療、護理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強化工作程序、考核標準。試行“四聯浮動獎勵辦法”,修訂了勞動保險用品發放辦法。制訂“1986年改革方案”:推行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總住院醫師制、護理責任制,進行質量控制、藥品的統一管理,改革門診,實行對外開放,修改管理責任制,加強能源管理、財務管理,成立基建辦公室,改革后勤保障工作等。同年成立“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藥品管理委員會”、“濟南鐵路中心醫院史志辦公室”,調整了“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成員”。

1985年4月

成立泰安分院,病床數為50張,定員118名,并于1986年6月正式開診。

1985年

 院長:張金生 黨委書記:陳玨

陳玨 1985.8-1986.3

張金生 1985.3-1986.2        

醫院職工總數1281人,其中工人447人,干部862人(副處級3人,正副科級32人,其他人員862人)。機構數為35個:泰安分院、濟西醫院、結核病防治所1個、衛生所11個、保健站21個。

1983年3月15日

濟南鐵路中心醫院濟南西醫院動工建設,于1984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9月15日設立醫療器材科,下設器材管理室、技術室、維修室。

1980年1月16日

根據路局檔案管理規定,醫院成立檔案室,由院長辦公室派專人管理,統一將檔案編號歸檔。同年成立安全質量管理委員會,下設21個科室安全質量管理小組。路局于9月成立“老戰士協會”,醫院同時成立了“老戰士門診”

1979年

醫院成立事故鑒定委員會;同年3月建立中西醫結合科。

1978年5月1日

正式啟用“濟南鐵路局濟南鐵路中心醫院”新印章,同時廢止“濟南鐵路局濟南中心醫院革委會”印章。

1977年

醫院分別成立了勞動競賽評比領導小組、愛國衛生委員會(簡稱愛衛會)。對革委會負責人進行分工,規定每周三主任碰頭會,月底醫務會議,建立勞動制度。在同年路局下發相關規定并要求醫院貫徹執行,如:“路局轉鐵道部關于自費藥品范圍、差旅費開支的規定”、“關于認真貫徹77—85年醫學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規劃的通知”、“關于調整醫學院校教學基地的通知”等。醫院制定了“本院建成大慶式醫院兩年規劃”、“科技教學辦公室工作細則(草案)”等規章制度。

5月20日

醫院開辦“西學中醫“學習班; 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地震,醫院組成50人的醫療救治隊,總計接收救治傷員142人;醫院成立桑梓店衛生所、防訊醫療隊;醫院派出五批巡回醫療隊及眼、牙科專業醫療隊,送醫送藥到現場;在基層衛生所舉辦工人醫生學習班,組織人員采藥隊到泰山、阻萊山一帶采集中草藥。

1976年

醫院實有病床450張。職工總數79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17人,行政管理人員81人,工勤人員99人,機構總數28個,其中衛生所12個,保健站15個。醫療服務人口13.8244萬。

1976年—1984年

院長:張銀慶 黨委書記:董魯風 段東山

段東山 1982.12-1985.8

張銀慶  1975.7-1985.3  

1975年

醫院組織動員本院職工待業子女上山下鄉,有161名知識青年奔赴農村,參加農業勞動鍛煉。

1974年

醫院計劃購置醫療器材,進行基建大修。主要有購置高壓消毒柜、ZD-2自動電位滴定計及血液PH計、高壓消毒鍋等,對病房大樓熱水管進行大修、建造職工宿舍等項目。

1973年6月15日

濟南鐵路局軍事管制委員會撤銷,結束了長達6年的軍事管制。

1972年5月

醫院黨委全面恢復工作,對各處室干部人員的配備做了重新研究調整。醫院相繼制定了《處方制度暫行補充辦法(試行草案)中第十一條出院后來藥房取藥和回訪的補充規定》、《麻醉藥品制度暫行管理辦法(試行草案)》、《醫院管理毒、劇藥暫行辦法(試行草案)》、《醫院處方制定暫行補充辦法(試行草案)》、《外局留我局職工家屬來院就診收費辦法》、《醫院工作的幾項基本制度(試行草案)》及《醫院管理和工作制度(草案)》等規章制度。

1971年3月19日

路局恢復政治后,局機關形成“四部一室”,中心醫院隸屬后勤部行政領導;6月27日醫院組織機構進行調整后設:政工組、醫務組、后勤組、保衛組和辦公室;8月11日雷慶忠任醫院革委會主任。

1971年—1975年

院長:明洪文 核心小組組長:雷慶忠 黨委書記:董魯風

董魯風 1972.5-1982.12

明洪文   1971-1975.7

1970年1月29日

錢正康任醫院革委會主任,核心領導小組組長;5月16日趙志遠任醫院軍宣隊隊長,革委會主任;醫院成立保密小組、愛國衛生計劃生育小組;醫院派出由4人組成的第一批援非醫療人員。

婦產科專家尤漢文支援坦桑尼亞與病員合影

1969年2月

醫院防空洞擴建工程開工,于1970年夏竣工;12月5日劉瑞河任醫院革委會主任;12月5日醫院成立中共濟鐵醫核心領導小組,劉瑞河任組長,李連禎任副組長。

1968年3月15日

路局軍管會批準成立“醫院革命委員會(簡稱醫院革委會)”;6月醫院制定“關于探視制度的通知”、“病房管理制度(草案)”。

1967年—1970年

院長:劉孟浩 革委會主任:劉瑞河 錢正康 趙志遠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醫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濟南市和山東省具有一定知名度,50年代角膜移植成功及眼內異物摘除儀器試制成功,中醫科治療傳染性肝炎良方“清肝飲”在全國醫藥衛生展覽會上評為國際先進水平和鐵道部尖端技術。60年代開放床位430張,開展心臟二尖瓣分離術、食道癌根治結腸代食管(或胃管代食管)手術、脾腎靜脈吻合術,并根據微循環學說成功搶救多例中毒性菌痢和暴發性流腦,取得突破性進展。

1965年3月19日

醫院首批巡回醫療隊深入津浦鐵路沿線區各站、段、場及工地,共三批,于1966年2月28日結束。

1963年3月28日

路局轉發鐵道部《關于調整鐵路運輸管理組織的決定》,宣布成立濟南、青島、徐州分局(蚌埠鐵路局撤銷后劃歸濟南局),既濟南鐵路中心醫院的醫療服務范圍;醫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下設宣傳教育、技術指導、調查研究等3個組;醫院成立保密委員會、成立增產節約小組、成立科學研究委員會;4月23日醫院成立增產節約運動領導小組。

1962年7月4日

路局黨委批準成立中心醫院人民武裝委員會,王玉臣任主任委員,張銀慶任副主任委員;8月成立防空領導小組,下設救護大隊、辦公室、生活供應組、藥品器械供應組、通訊聯絡組、直屬機動救護隊(7個分隊)。

1961年

醫院成立醫學科學研究委員會,制定了“暫行規章草案”、“肝炎、腫瘤研究計劃草案”,制定頒布“醫院工作暫行條件”、“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1961年山東醫學院和山東中醫學院分別在本院設立內科基礎教研組和外科基礎教研組,先后委派資深教授周次清、隗繼伍、趙祖成、戚仁鐸、潘景濤、郭懋榮等人長期參加本院工作,每年有成批學生來醫院見習和臨床實習。同年,醫院成立醫學科學研究委員會。1963年起南京鐵道醫學院每年派學生來院臨床實習。這樣,醫院就由從事單一醫療工作的機構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1960年

成立濟南鐵路結核病院,改結核病防治所為結核病院門診衛生所。

1959年

醫院開展群眾性采風訪賢運動,挖掘秘方寶庫,收集到秘方、驗方、單方、偏方18697方,充實了治病經驗。

1958年1月1日

濟南鐵路管理局由接受鐵道部垂直領導,改為接受鐵路部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濟南鐵路中心醫院組織機構改為:本部、門診部、結核病防治所,5個保健站,8個衛生所;醫院門診部實行24小時門診制;撤銷中心醫院支部委員會,成立由管理局黨委直接領導的中共濟南鐵路中心醫院委員會(簡稱中心醫院黨委);鐵路局第一、二療養院、防疫站黨的組織劃歸中心醫院黨委領導;醫院成立業余紅專大學、公布“成立機關人民公社方案(草案)”。

1957年1月

撤銷與同仁堂醫藥合同,第一門診部成立中藥房;醫院開展了腹腔鏡檢查、腎盂造影、脾、胃臟的切除術,試制了自動眼科視力表。

1956年3月

成立第一門診部中醫科。

1955年7月

醫院第一病房樓竣工,樓層為3層,建筑面積7,335平方米,職工就醫條件明顯改善,醫院床位數達457張。1959年該建筑被列為建國十周年濟南市四大建筑之一。

醫院第一座病房樓

醫院組織宣傳學習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大意義。制定醫院保護性醫療制度推行計劃。

1954年1月

濟南鐵路學校衛生所歸中心醫院領導;醫院職工食堂竣工,建筑面積244平方米(平房);9月器材科用房開工,建筑面積為573平方米(平房)。

1953年8月9日

醫院改稱為濟南鐵路管理局濟南中心醫院(簡稱濟南鐵路中心醫院)。

醫院醫療管轄區是:北至于官屯、東至明水、南至晉莊,包括磁南線,計59站,437公里。醫院病床數為250張,備用床均為10張。當時沒有中醫科建制,醫院與濟南同仁堂藥店簽訂中醫委托合同代為診療。

1950年10月14日

薛宗元為政治委員,10月30日候湘波任衛生科科長兼醫院院長,1951年3月22日任院長。

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

濟南鐵路醫院于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先后分三批,共計23名醫務人員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其中8名為女性。

自1949年至1953年間

醫院廣納人才,從北京、天津等地聘請由北京醫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齊魯大學醫學院、國防醫學院和浙江醫學院等大學畢業的專家20余名,負責各??乒ぷ?。如李瑞蓂任醫務主任(副院長兼任)、呂廣曙任內科主任、戴玉書任外科主任、張威多任婦產科主任、戴玉銘任兒科主任(副院長兼任)、宋世銘任耳鼻喉科主任、謝榮聲任眼科主任、王顯明任中醫科主任、蘇勃然任醫學影像科主任。同時,為發展中醫、中藥事業,還先后聘請濟南市名老中醫唐福五、孟憲彬、元浩威等來院任職。這樣,醫院各??频膶W科帶頭人和骨干力量初步形成。嗣后,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來自山東醫學院(現山東大學醫學院)、山東中醫學院(現山東中醫藥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上海鐵道醫學院(現同濟大學醫學院)等院校的歷屆畢業生源源不斷地充實各???,逐步組成合理的人才梯隊。

1950年—1957年

書記:薛宗元 朱月三  張興華

薛宗元1949.12-1953.10

張興華1953.10-1958.2

1950年—1957年

院長:孫亮東 候湘波

候湘波1951.2-1959.12  

1949年

明洪文任院長,杜玉環為政治協理員。醫院工作很快走上正規。先后公布“住院規劃十條”、“南郊鐵路醫院診病時間”、“鐵路醫院職工家屬住院辦法改正通知”、“本局醫院暫不辦理住院通告”、“本路醫院定本月9日開始種痘工作通告”、“供給制病員應領統籌發給通告”等規章制度。1月27日開診。院址仍在民族大街2號,共修復病房10間,設病床50張,在經一緯一路設門診部,職工283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后全院人員合影

醫院舊址

1948年5月

王富國任醫院院長,當時病床50張,醫院員工50~60人。9月25日,即濟南市解放后第二天,市軍管委即委派夏云亭為軍代表,接管交通部津浦區鐵路管理局濟南醫院,10月初成立護院委員會,在冊復工報到人員71人,僅存一臺日式X光機,幾張美式、日式病床和一架骨骼標本。11月1日濟南軍管會在濟南成立華東區管理總局,同時成立中共華東區鐵路委員會,醫院更名為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濟南醫院。11月26日由華東衛生部長李彭年兼任院長,明洪文為副院長并主持全面工作。

1948年—1949年

院長 明洪文1949.2-1951.1 

院長 夏云亭1948.9—1949.2

1945年

新建南郊鐵路醫院竣工,建筑面積為3184平方米(即現在經八路1號),院舍為平房結構。10月國民黨政府接收濟南鐵路局,醫院改名為交通部津浦區濟南鐵路管理局濟南醫院,時任院長千葉修次郎離任回國,孫中達負責醫院工作。1946年劉桂林任醫院院長,位于緯八路的醫院改為濟南診療所。當時醫院的組織機構包括:住院部、濟南診療所、青島分院、坊子分院、四方分院、張店分院、兗州分院、濟南機廠診療所,共有職工274人。到1947年撤銷緯八路診療所,四方分院、坊子分院改歸青島醫院,兗州分院改歸徐州醫院。據當時職工回憶醫院景況,“滿院雜草叢生,醫療設備陳舊,技術水平落后”。

1938年

在經六路緯二路建立濟南鐵路臨時診療所。1940年遷至經二緯八路,改名為“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濟南鐵路局濟南醫院”,院長吉村寧義,臨床設內、外、婦、兒、五官、放射、檢驗等???,具床位90張,有百余職工(包括華、日兩籍)。

1923年

膠濟、津浦鐵路由北洋政府接管,仍由同仁會濟南醫院和津浦鐵路濟南鐵路醫院分別負責兩鐵路線員工的診療。1931年重新制訂了膠濟鐵路各院所診療區,濟南診療所為第六診區,位于濟南火車站南、現鐵路總工會地址,主任韓立民。而津浦鐵路員工仍由津浦鐵路濟南鐵路醫院負責診療。

1915年

侵占膠濟鐵路的日軍“臨時鐵道聯隊”改為“山東鐵道管理部”,設立膠濟鐵路濟南診療所。1916年又將膠濟鐵路診療所改為膠濟鐵路醫院,并在1917年歸日本青島守備軍民政部管理。1923年津浦鐵路濟南醫院由日本同仁會接收,稱同仁會濟南醫院,院長岸金城,職工42人,設內、外、婦、兒、眼、五官、皮膚、X光、檢驗等科,該院仍負責膠濟鐵路員工之診療。

1904年6月

1904年6月,膠濟鐵路建成后,遂將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改名為鐵路醫院,專門為膠濟鐵路員工診療。

公元1897年

德國人在濟南市經二路始建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1899年10月起在華修建膠濟鐵路。1904年6月該鐵路建成后,遂將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改為鐵路醫院,專門為膠濟鐵路員工診療。1908年德、英兩帝國擴大侵略,修建津浦鐵路,于1910年通車,遂指定創建于1903年的原濟南官辦中西醫院為津浦鐵路員工提供診療服務。該院位于西關五龍潭,院長陳世華,有病床20張,于1921年改稱為津浦鐵路濟南醫院。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和濟南官辦中西醫院應為實際最早的“濟南鐵路醫院”。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歷史沿革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_久久香蕉国产免费天天_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